如何评价余华的小说作品(佩服余华的三点理由)

余华的小说《文城》最近很火。

我估计莫言、麦家和余华他们都商量好了新书啥时候推,麦家的《人生海海》热闹一阵刚消停,莫言的《晚熟的人》开始推出,估摸着大家都看完了,余华又开始推这本《文城》了。据说出版社首批印了50万本,一下子卖光了。

余华的作品并不多,《活着》、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《兄弟》和《第七日》。他的书更新很慢,一本相隔10年,一本相隔7年,这回相隔8年。相信这是一种对自己作品负责的态度,精耕细作,产出必是精品。

有人说买这本书的理由,只是因为两个字“余华”。是的,我也是这个理由才买的。

小说有故事性,看起来飞快。我看完这本《文城》,又对余华的佩服加深几度。

如何评价余华的小说作品(佩服余华的三点理由) 2

理由有三点:

(一) 他有丰富的想象力。

他是怎么想出来这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呢?你要说胡编,那能编出来这么吸引人读下去也是需要本事的。

故事是这样的:在黄河北的一个地方,林祥福家境不错,可是命运的安排,让他娶了从南方小城来的小美。这个小美是阿强的童养媳,他俩本来是要往北京去的,到了林祥福家却自称是兄妹,小美因病留在了林祥福家,林祥福娶了她。

半年后小美偷了林祥福家的金条又去找阿强,然而这个时候发现自己怀了林祥福的孩子,小美又坚决返回林祥福家,生下了一个女儿,孩子满月后又离开林祥福家去找阿强。

于是,林祥福抱着孩子踏上寻找小美的路,他只是听阿强说过他们从文城来,但是文城在哪,没有人知道。

林祥福到了溪镇,听到了熟悉的口音,他判断这里就是文城。他留在溪镇17年,没有遇见小美,因为在他刚到溪镇的那场大暴雪中,小美和阿强都冻死了。而林祥福则惨死在土匪的刀下。

故事结束,两个人没有再相遇,与其说是作者余华的安排,不如说这就是命运吧。

特别喜欢小说的开头,是这样描写的:“在溪镇有一个人,他的财产在万亩荡。那是1000多亩肥沃的土地,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,稻谷和麦子,玉米和番薯,棉花和油菜花,芦苇和竹子,还有青草和树木,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,一年四季从不间断,365天都在欣欣向荣。”

想象一下,稻谷和麦子,玉米和番薯,南方北方的作物在一个地方生长,那是一幅多丰盛的景象。

如何评价余华的小说作品(佩服余华的三点理由) 4

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,这也是余华的写作手法,甚至让我感觉很有《百年孤独》的作者马尔克斯的味道。

故事就发生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,溪镇是在南方,可是作者把女主人公小美的结局却写成了,在一场大雪中冻死。南方下雪能把人冻死吗?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真事儿,但是余华就把它写出来了,你信也得信,不信也得信。

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情也是我们根本意料不到的,然而它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。

小说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,打开书页,就进了作者编织的世界,余华笔下的溪镇,其实很像余华的老家海宁。如果你去过海宁,就知道那里有个西山,徐志摩的墓就在那里,而《文城》里,小美和阿强就葬在西山。

所有想象还是植根于作者的生活阅历和他的知识储备。余华的想象力无疑是大师级的。

(二) 他有意在结构上创新。

余华像一个解构大师,把小说分成两部分,前面讲述林祥福的一生,后面来个“补”,叙述了小美的一生。两段人生,两条线索,互相缠绕交织,再如铁轨各自前行永不相遇。

林祥福生于殷实的小康之家,自己又努力,故而家庭条件不错。而小美生在穷困家庭,10岁就被送去当童养媳。两个人是有鲜明的反差的。

然而,读着就会产生联想:两个人之间是否有爱情呢?林祥福为什么那么执着地寻妻?小美和阿强在一起生活两年没有孩子,和林祥福在一起几个月就有了女儿,是不是阿强不会生育?假如没有那场大雪,林祥福找到小美会有怎样不同的结局?书中没有交代,但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。

故事发生的年代,余华是设定在清末民国初年。那个时候,社会动荡,土匪横行乡里,鱼肉百姓。如果有一个像顾益民这样的好会长,就是这个的地方百姓的福分了。

在小说的前半部分,林祥福的命运就被土匪的出现而牵制,可以说,林祥福是死于人祸。后半部分,小美大雪中去祭天祈福,命丧城隍阁,则更多是因为天灾。

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,似乎没有谁能够阻止悲剧的发生。

如何评价余华的小说作品(佩服余华的三点理由) 6

可以看出,“补”不是随便的补记,而是作者故意设置好的框架,两部分互相映衬,缺一不可,构成一篇完整的故事。

(三) 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。

我没有见过余华,不知道余华本人是怎么想的,但是我有个发现,你们看,文城的“文”字,把那个作盖子的“一”拿掉,就是“义气”的义字。所以,文城其实是“义城”。

在这本小说里,与其说余华是在写人生或是命运,不如说他写的是“义气”。

陈永良和林祥福是生死之交的朋友。陈永良的妻子决定用儿子去换被土匪抓去的林百家回来,是义气;顾益民对官兵讲仁义,送钱送女人,让本来想打劫的部队放了溪镇百姓一码;朱伯崇指挥兵团抗击土匪英勇就义;林祥福为解救顾益民只身入匪窝,是舍生就义;陈永良救出顾益民,又亲手用尖刀杀了张一斧替林祥福报仇,是行侠仗义。

小美偷了林家的金条,还坚持要回来生孩子,也是因为“义”;二次回来林祥福隆重迎娶,她还是要回去找阿强,是因为和阿强从小在一起,情深意重。明明是一个骗子,可是读者不会恨这个讲义气的骗子。起码是,恨不起来。

阿强骗林祥福自己从文城来,小美问他,文城在哪?阿强回答说:“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”。
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,到处是“义”。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叫做“义城”。小说里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,因为有“义”而更加生动传神。

如何评价余华的小说作品(佩服余华的三点理由) 8

小结:

许荣哲在《小说课》里说过:“你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。小说因为这样而精彩,人生因为这样而值得活。”

余华的小说新作《文城》讲了一个到处是伏笔的精彩故事,我们这些读故事的人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其中,尽管那是个荒蛮的年代,但是,人性是永远不变的,比如,“义气”。

在这本书的腰封上印着一句话说:“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。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。这是一个荒蛮的时代,结束的尚未结束,开始的尚未开始。”林祥福和小美谁是谁的往事和序章,都不太重要,但是他们的确是女儿林百家的序章毋庸置疑。看完,感觉林百家是余华留下的一个悬念,或许哪天还有《文城》续集可以看。

好的文学作品值得一品再品,如果你看完《文城》有跟我不一样的看法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交流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qxy_seo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(0)
上一篇 2023年7月20日 下午2:21
下一篇 2023年7月20日 下午2:26

相关推荐